【殯儀須知】親友去世的八大禁忌和守夜流程指南

面對親友的離世,不僅是情感上的巨大打擊,也是一個繁瑣且需要細心處理的階段。在這段艱難的時刻,了解殯儀的相關知識至關重要,這不僅能幫助我們妥善處理後事,還能尊重逝者的最後願望。本文將介紹八個必知的親友去世禁忌、守夜的流程以及喪禮中需要注意的事項,幫助每位面對喪失的人在這段感傷的過程中,能夠更好地應對和緬懷。

香港一般喪禮程序

在香港,殯儀程序通常包括設靈、入殮、大殮、出殯,以及下葬的過程。每個步驟都包含特定的儀式和禁忌。了解這些出殯流程有助於家屬更妥善地安排後事,體現對逝者的尊重和對傳統的尊崇。

設靈儀式

設靈通常於先人出殯前一晚進行,此時會舉行宗教儀式,親人會在當晚於靈堂過夜,稱為守夜。設靈的目的在於為逝者開路,祈求亡者的靈魂能夠安息。在這過程中,家屬需要遵循相關的宗教儀式,這樣才能更好地為先人送行。

入殮與大殮

入殮是指將逝者的遺體放入棺木中,而大殮則包括瞻仰遺容、封棺、辭靈等過程。這些儀式通常會伴隨著宗教禮儀,如道教的破地獄、佛教的說法封棺、基督教入殮祈禱禮等。這些儀式在不同的宗教信仰中具有不同的意義,家屬需要根據逝者的信仰來選擇合適的儀式進行。

出殯與下葬

出殯即靈柩前往下葬之地,通常為土葬或火葬,並會進行相應的宗教儀式。若從殮房直接出殯,只可進行簡單儀式,但仍需遵循基本的禮節。出殯是整個殯儀過程的最後一步,家屬要在這個過程中表達對逝者的最後敬意。

什麼是守夜?又有什麼守夜禁忌?

守夜是出殯前一晚的重要儀式,孝子及家屬會在遺體旁過夜以示哀悼。理解身後事的流程和安排非常重要,這樣可以在困難時期減少混亂。傳統上,守夜是一個家庭團聚的時刻,現代則更多是一種象徵性行為,表示對逝者的最後告別。

為什麼要守夜?

守夜/守靈是一個充滿文化底蘊的傳統習俗,象徵著對先人的深切思念與尊重。在科技不發達的早期,沒有殯儀館和凍櫃,先人的靈位和遺體往往被安置在家中。那時,為了保護遺體不被野貓、野狗或老鼠侵擾,親屬們會輪流在靈堂守夜。

守夜的流程

守夜當日,家屬會於下午四點到達靈堂,穿上孝服並開始向逝者上香。喃嘸師傅會在晚上六時左右開壇念經,為逝者超渡。現代的守夜儀式通常在法事結束後即告一段落。這個過程不僅是一個儀式,更是一種情感的表達。

守夜的禁忌

在守夜期間,有一些喪禮禁忌需要注意。例如,避免在靈堂內高聲喧嘩,不應進食葷食,以免冒犯逝者等。這些禁忌旨在保持哀悼的氛圍和對逝者的尊重。

親友去世禁忌

家屬應留意以下民俗常見的親友去世禁忌,避免觸犯到他人或神明,下述整理列舉喪事的禁忌適用於香港傳統中式喪禮,在其他地區、宗教或風俗習慣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差異。

避免進出廟宇

傳統上認為喪事不淨,服喪期間應避免進出寺廟,以免冒犯神明。這是對神靈的尊重,也是對家屬的一種保護。

避免拜訪他人

由於喪事被視為晦氣,服喪期間應避免拜訪他人,避免將晦氣帶入他人家中。這是一種對他人家的尊重,也是一種傳統習俗的體現。

避免參加婚禮

傳統上認為喜事與喪事不相容,喪期參加婚禮可能將喪事的晦氣帶給他人。如若事先徵詢新人意見並得到同意,則可參加。這是對雙方的一種尊重,也是對傳統習俗的遵循。

喪禮須知

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,年屆六十歲或以上的人被賦予了「長壽」的象徵,因此這些先人才有資格身著傳統的壽衣。然而,對於那些未滿六十歲而離世的人,他們會穿著自己生前喜愛的衣物,而壽衣則作為隨葬品陪伴他們入土為安。

先人是否一定要穿上「壽衣」?

壽衣的設計別具意義:寬袍大袖,寓意「鬆鬆動動」,象徵著不受束縛的自由。然而,若壽衣過於緊身,則被認為可能影響後人的財政狀況。此外,壽衣上沒有口袋,這寓意著先人不會帶走陽間的財富與福氣。

帛金銀碼為什麼要單數?

親友們在送上帛金時,不僅是向離世者家屬表達敬意,也是在協助減輕喪事的財政負擔。傳統上,帛金的金額通常選擇單數,因為整數帛金減去吉儀內的一元後,尾數會變為九,導致喪事「長長久久」,有不吉利的說法。

什麼是打齋?

在靈堂上進行的法事,俗稱「打齋」,是道教為亡者進行的關懷與救贖的儀式,旨在營救幽冥中徘徊的亡靈。如今,「打齋」的隊伍通常由五眾一醮或七眾二醮組成,即五位喃嘸師傅加一名樂師,或七位喃嘸師傅加兩名樂師。

什麼是吉儀?

吉儀,這是家屬為來賓準備的謝禮,也是一個充滿意義的習俗。大多數人會在中間放上一張紙巾(過去是毛巾)、一顆糖和一個一元硬幣。紙巾象徵著讓來賓拭去眼淚,表達對逝者的哀悼;糖的甜味則用來舒緩喪禮中的哀痛,給人帶來一絲慰藉。

結語

面對親友離世時,我們常常感到無所適從。但通過了解殯儀的相關常識和掌握必要的禁忌,我們可以更好地面對這段艱難的時光。這不僅幫助我們尊重逝者的願望,也使我們更能體現對傳統文化的尊崇。希望本文內容能夠為面對喪失的人提供一些幫助與指引。